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③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④分封与宗法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⑤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落色彩,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根源
①经济根源:春秋末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井田制的瓦解,产生了封建剥削方式。由于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以保护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因此,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
②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渐形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
③思想根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由于这种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要注意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做具体分析,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具体说,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起进步作用,在封建社会晚期起消极乃至反作用。
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有利于维护封建制度,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②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民族融合。③它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聚集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大工程建设的作用,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4.注意总结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县、封国并行;元朝--行省制度。特点地方权力受到严格限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领导。注意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比较;
5.注意评价古代中国重要帝王。首先需要了解其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把握其政治活动的主体脉络,注意观察其超出他的前代人之处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以此来揭示这个历史人物一生政治活动的规律,直至对他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
秦始皇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在内的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除了制度上的创建,秦始皇还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和文字;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移民实边;尊崇法家,焚书坑儒等等。这些措施对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对以华夏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