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共五册)
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考试内容】
(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2)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民族融合;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土地所有制的变迁;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4)先秦时期的文化: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文学和艺术;天文和物理;扁鹊
【重点提示】
这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有:夏、商、西周三代的准确纪年,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以及诸子百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要点、代表的阶级阶层、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奠定中华文明的初步基础:
政治方面:表现为以王位世袭制为标志,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创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经济方面:表现为原始农业的出现。农业在各经济部门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形成以中原地区长期领先为特点的经济格局。
民族关系方面:表现为华夏族主干的形成和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接触频繁,形成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文化方面:表现为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形成。
【辨疑解难】
1.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成功的原因、启示
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其中最为彻底、效果最为显著的一次。如何认识商鞅变法呢?
变法的历史背景:
①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这是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②各国为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努力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如战国初期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这是变法运动的社会条件。
③秦孝公即位后,痛感秦国力量、地位的卑微("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发奋图强,下令求贤,决心变法。这是导致变法运动的直接原因。
成功的原因和启示:商鞅变法虽然遭到奴隶主贵族等旧势力的反对,商鞅后来也被"车裂"而死,但变法法令在秦国被保留下来了,秦国从此走上了强盛。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①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②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这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启示是:改革和变法是不会一帆风顺的,但代表进步势力的新事物最终总会战胜旧事物。
2.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