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教材专题复习
一、中国古代政治专题知识网络互联
历史分期 中央 地方 司法监察
与选官制度 奴隶社会 夏商 王位世袭制、中央设相、卿士 封侯、伯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西周 周天子之尊权威、宗法制 分封制、宗法制 逐层分封、宗法制 春秋 战国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 诸侯争霸
兼并战争 封建社会 战国 秦朝(确立)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下设乡、里)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皇帝直接任免 汉魏(巩固)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魏晋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体制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推恩令" 两汉察举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唐(完善)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分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确立三省六部制 唐中期设节度使(藩镇割据) 随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宋元继承完善了科举制。明清"八股取士"。
北宋通判、明朝按察司负责地方监察。
宋元(发展) 宋设中书门下两省,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元设中书省一省(枢密院、宣政院) 北宋收兵权设知州、通判等;元朝行省制,下设路、府、州、县;边地设宣慰司管理。 明清(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置六部。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与内阁三足鼎立,雍正设置军机处。 明朝设"三司"分行省权力;清朝沿用行省制度,明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二、专题归纳升华
(一)专题提示
我国古代社会最典型的政治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应重点把握这些制度的含义、发展演变、特征和实质;分析评价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掌握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确立、巩固、完善、加强、强化并渐趋衰落的历史,是我们踏入中国古代学习殿堂的关键。
(二)主体线索梳理
1.奴隶社会主要政治制度
①首先应了解我国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战国瓦解。了解夏商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夏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②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行政管理: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伯。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影响。
②掌握分封制的目的、内容、特点及其影响。分封制的目的:统治以征服的辽阔地区,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内容:周王授予诸侯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诸侯有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自己的疆域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分封诸侯的制度,它是我国奴隶社会典型的上层建筑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