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选考部分 选考二 第2讲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选考部分 选考二 第2讲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2018全国Ⅰ卷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11分) 说明(认识)类、说明(背景)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共对二战的不同认识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材料出处多以国外著作为主。

2.从设问方式看,以比较类、原因类、作用类为主,除结合材料外,比较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时代背景分析战争的原因、影响。

3.从时间上看,以现代史为主,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从内容看,涉及战争背景、战争结果及影响。

4.与教材的关联度,与选修3教材中第三单元密切相关,与其他章节内容有一定的关联;与必修1教材中国际关系格局部分有一定联系。 2018全国Ⅱ卷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7分) 概述(史实)类、说明(原因)类 联合国的产生 2018全国Ⅲ卷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6分) 概括(内容)类、简析(作用)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英法对德经济封锁 2017全国Ⅰ卷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8分) 概括(内容)类、分析(意义)类 (1943年)开罗会议,中美商讨 2017全国Ⅱ卷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9分) 概括(背景)类、简析(原因)类 (一战后)欧洲联合的呼声 2017全国Ⅲ卷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8分) 比较(变化)类、分析(意图)类 (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