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民江苏专用讲义:附录 附录一 第2讲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民江苏专用讲义:附录 附录一 第2讲 Word版含答案第1页

第2讲 非选择题应遵循的10大审答法则

法则1 先浏览,后细审。

非选择题多由试题说明性文字、正文材料及材料来源、问题设问等要素构成。相对于选择题来说,非选择题的材料文字量一般较多,阅读量较大。非选择题审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阅读这些材料和设问。

非选择题的审题原则:第一步是要粗略浏览而不是细细品读。浏览即是花极少的时间快速扫描一遍试题,看材料主要涉及哪些知识点,设问考查的大体方向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能把试题考查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快速联系起来。

审题的第二步是细审材料。在浏览的基础上,结合设问要求,再细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答题所需的关键信息。这样做比较符合先整体、后具体的原则。反之,则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形不成整体布局的构思。

法则2 不要忽视材料的出处和说明性文字。

材料出处对理解材料观点有所帮助。比如材料作者信息能够帮助考生判别材料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份、地位等往往影响其政治倾向。引文来源的文章标题、著作名等,也有助于考生判别材料的观点、主题。特别是一些图片的说明文字,对解读图片信息很有帮助。

说明性文字一般放在试题的最前边,主要用于说明试题的主题指向,可以帮助考生理解命题立意。

法则3 不要纠缠材料的类型,只需关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高考命题选用的材料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文献型材料、图片型材料、数据图表型材料等。研读材料的主要目标是按照试题的要求寻找材料所蕴含的信息,以及这些材料信息所能说明的问题、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考场上审读材料时,不要纠缠材料的类型,更不要考虑每种材料类型需要运用何种特殊的方法再去分析,这样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你要做的是直奔材料信息这个核心目标,因为对解题有用的只有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法则4 循顺序做题,按设问要求作答。

按设问顺序作答是非选择题的一项答题原则。现在高考阅卷普遍采取网上电子阅卷方式,考生在做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这样答案就集中在一起。顺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