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高考探究课
【考情分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命题分析 2018全国Ⅰ卷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11分) 说明(认识)类、说明(背景)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共对二战的不同认识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材料出处多以国外著作为主。
2.从设问方式看,以比较类、原因类、作用类为主,除结合材料外,比较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时代背景分析战争的原因、影响。
3.从时间上看,以现代史为主,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从内容看,涉及战争背景、战争结果及影响。
4.与教材的关联度,与选修3教材中第三单元密切相关,与其他章节内容有一定的关联;与必修1教材中国际关系格局部分有一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