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五人墓碑记 教案2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五人墓碑记 教案2第2页

1. 第1、2段,交代为五人修墓的由来,说明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

强调字词:当道 除 旌 去今之墓而葬焉 疾病 皦皦

强调句子: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

激于义而死(被动句)

呜呼,亦盛矣哉!(感叹句)

这两段的写作思路是:由五人之死引出埋葬他们,再引出"立石于其墓之门",最后用对比手法将五人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相比,一个"激于义而死",后人"旌其所为",立碑作记,他们虽死不朽,而另一种人"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与草木同腐。感情鲜明,更加突出了五人死得不同寻常,作者叙中有议,并在段尾提出"何也",引起下文。

2. 第3、4段主要记叙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这两段以叙述为主,意思明确,可由学生口头翻译进行。

强调词语:先 仆 抚 私人 然 颜色 函

3. 第5、6段评价五人之死的伟大意义和社会价值,揭示文章的中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两段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议论为主,议中有叙。第5段共有三层,依次用反问、设问、双重否定句作结,层层深入地突出五人之力。先将五人与缙绅进行对比,然后议论五人之死所取得的成果,感情强烈,表意明确。第6段用"高爵显位,一旦抵罪"与五人之死对比,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五人现在的献身而死对比,突出五人之死意义的重大和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以此揭示全文中心:明死生之在,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强调词语:编伍 缙绅 视 暴 谥 隶 屈 明 大

强调句式: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抒腕(于)墓道

4. 第7段补叙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文章开头。属于碑记格式的范畴。

六、写作特点:

1. 叙事议论有机融合

本文有叙有议,就全篇说,是先叙后议,一、二两段叙事(五人墓缘起、斗争事迹)、三段评议五人死义的重大意义,是议论部分,但叙中有议,议中有叙。一段叙述五人墓缘起后,插入一段议论,赞扬"五人之义",然后接着叙五人斗争事迹,三段在称赞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后,接叙"矫诏纷崐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事实,以论证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议论随叙事内容而发,事实随议论的需要而叙述。从二者关系看,叙五人事迹是议论的基础和根据,议论使五人事迹益见光辉,叙事与议论相辅相成,统一于"义"这一纲领之下,有机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2. 反复对比

作用:使五人之义跃然纸上,突出展现他们慷慨就义的壮烈事迹。

对比:

⑴富贵之子、士大夫不关心国事无所作为死不足道和五人对比;

⑵大阉之乱变节易志的缙绅和五人的对比;

⑶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和五人对比;

⑷假想五人不死于义尽其天年而毫无意义和五人之死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