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题;
(2)体味本文组织严谨、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
(4)积累字词句知识。
教学过程
(一)解题。(见课件)
1、 张溥其人
2、 碑记。
3、 明末历史。文章背景。东林党。周顺昌。(练习四)
(二)范读,疏通课文。
(三)筛选信息,把握课文内容。
在课文中划出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呜乎,亦盛矣哉!"用抒情方式结住叙事以引起议论。
第2自然段的最后"独五人之激缴,何也?"一句设问引起叙事。
第3自然段的开头"予犹记......",其作用领起叙事。
第5自然段的开头"嗟夫",表示上文(3、4自然段)的叙事已终结,由此转入大段议论。
第6自然段的开头"由是观之",承接上文(5自然段)的议论并进一步展开。
1.本文记述的是哪五个人的事?在文中第几段出现的?
2.他们的身份如何?
3.他们为何而死?
4.后人为什么要为他们修墓、立碑?
5.作者对这五人的态度是什么?
归纳出本文的文意: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四)在串讲基础上具体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第1、2段,交代为五人修墓的由来,说明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
1段。写五人死因及立碑缘起。.首句笼罩全篇扣五人。次句扣墓碑。 句末感慨,引出议论。
2段通过对比,突出五人之死不同寻常。
第二部分:第3、4段主要记叙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
前一层叙述苏州市民反阉斗争经过,用事实印证上文"激于义"三个字;后一层写五人慷慨就义。
第三部分:第5、6段评价五人之死的伟大意义和社会价值,揭示文章的中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两段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议论为主,议中有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