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松》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松》教案第2页

理解。因此,学习本文的时候,应该采取在充分放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作者的表现手法,并且借鉴和学习这些手法。

 1.本课是一篇散文,读来琅琅上口,饱含作者对劲竹的情感,内容浅显,学生较易接受此类文章。

2.前面已经学过三首古诗,都分别表达了作者对竹、松、梅的赞美与喜爱;学习《竹颂》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文章,同样表达了作者对竹的赞美与喜爱,前三首诗的学习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文中多处运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学习这些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是学生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分析能力;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2)积累文中优美词句,并试着仿写句子。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物体,抓住特点描摹竹子"形"和"神"的方法;体会作者感情,理解课文主旨;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自悟自省,合作交流,分享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