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 教案(2)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 教案(2)第5页

  明确:不同之处是:《遭》中索科洛尼是在和别人交流;而《流》中"我"是内心独白,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世界交流。

  4、《一个人的遭遇》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有许多描写画面感很强,根据你的理解和想像,选择你认为比较能把握的内容,改编成电影剧本的分镜头,和同学交流。

  明确:如《一个人的遭遇》中,索科洛夫回乡面对成了弹坑的故居,向儿子告别,认凡尼亚为儿子,关于"皮大衣"的对话等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汽车到达伤兵医院,走廊的布置,消防队员喂水,黑板上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字样等等。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愿望,那么,《一个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呢?《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呢?请想一想,这些普通人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战争又是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曾有人批判《一个人的遭遇》,认为其"渲染战争恐怖,鼓吹和平主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本专题文章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明确:《一个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与世无争,就想过太平的日子,然而全家死于炮火,只剩孤身一人;《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虽然有点"另类",但是炮火夺去了他那握画笔的手。普通人本来都有自己的人生设计,但是战争破坏了一切,包括他们最平常的梦想。

  "战争恐怖"不是"渲染"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这种所谓"恐怖"更不是作家蓄意制造的。如果不让人民知道战争造成的灾难,就很难制止战争的发生。任何战争,最终的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所以应当维护和平,尽可能地防止战争的发生,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矛盾。

【作业布置】

  1、完成《学习与评价》中"遭遇战争"的相关练习。

  2、我们的祈祷: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总计高达3500万;各种损失折合当时美元计算数额高达1000亿以上。

  二战各国死亡人数约5265万,其中军队1473万。

  一战累计死亡847万人,伤残2120万人。

  据外国学者统计,在1964年以前的5164年里,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如果折合成黄金,可以铺成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质腰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37年里,世界接连爆发了470余起局部战争,至少有1000万人死于兵火,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平均要过520天才有一天太平日子。

  今天,现在,枪声还在不断从伊拉克、从阿富汗、从世界的不同角落传来。让我们拿起笔,写下我们对和平的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