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精品学案
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精品学案第4页

  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材料五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不同点,二人政

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

  (4)据材料五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内在的限制"?综合上述材料,与其他思想家相比,汉密尔顿主张如何对人性进行规范引导?

【高考真题再现】

1.(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卷)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解析】本题以韩非子的话为切入点,体现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对材料的理解,关键是抓住材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