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讲义:必修2 第十单元 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讲义:必修2 第十单元 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2.开始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

农业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 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国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 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4.特点

(1)管理方法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经济体制方面: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5.实质

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是列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益探索,为此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7.新经济政策的终结

1924年列宁去世后,布哈林成为了新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支持者。随着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全面开始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农村集体化全面代替了新经济政策。

易错辨析 新经济政策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图示明史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