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_____。
2.召开: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停止"________"的"左"倾错误方针,确定了_____、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上来的战略决策。
(3)组织路线:拨乱反正,平反_____;形成以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4)法制建设方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法制建设方针,恢复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_____和开辟________道路的起点。
考点3: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从农村开始)
(1)原因:长期实行的________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举措:
①改变经营方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含义:在________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由农户_____、_____,即"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特征:"_____",统分结合。
▲实施:首先开始于__、__,后全国普遍推行。
▲影响:是我国农村经济______的一次伟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_____,促进了农业发展;为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_____和_____(20世纪80年代后)。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_____和____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③改革农村行政机构,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1983年),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原因:①_________的弊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②___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③____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开始:①中心环节:_________。②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___的_____。
(3)深化:1992年,中共"___"确定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________。
(4)作用:增强了企业的____,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____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考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原因:________的弊端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
(1)提出概念:1992年初,邓小平_____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