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三,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第四,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第五,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第一,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二,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第三,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第四,秦王赢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2.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应该把握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二是辩证地看待这一历史人物,即既看其"功"的一面又看其"过"的一面;三是全面地看待这一历史人物,此人可能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作为,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应该忽视;四是确定评价者的阶级立场,同时将历史人物也置于一定阶级立场中去。此外,作为一位君主或一位领袖人物,他已经不完全代表他自己,他还代表着以他为核心的统治集团,他的功过与这一集团的功过是不可分离的,其"功"包含他所统治的臣民的功,其"过"也要包含他所代表的统治集团的过。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们可以对秦始皇的功过作如下概括:
①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也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和驰道,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③秦始皇统一文字等措施促进了文化的统一,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积极作用。
④秦始皇修筑长城、出击匈奴,对中原经济的发展起到保护作用。
⑤秦首倡的一系列中央集权措施,对后世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⑥秦始皇的专制统治为后世专制主义的推行提供了一份蓝本。
⑦秦始皇滥施刑罚,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是暴君的典型。
⑧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既是愚民政策的表现,又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秦朝的历史地位
(1)完成统一,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公元前230-211年,秦先后灭六国;统一西南、东南和南方越族地区,击退匈奴后取得河套地区。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