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第一课时)
(苏教版 必修一)
一、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懂得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3第二单元第2小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第1小节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存在的铁矿和铜矿,进而重点介绍炼铁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反应和原理,并且介绍了铜的冶炼;第2小节主要涉及铁、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内容,由于铁、铜在生活中均十分常见,学生在初中也已经进行过较为全面的学习,故教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接触的铁和铜制品归纳它们的性质,并在回顾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二价铁及三价铁的检验与鉴别。对于二价铁及三价铁间的相互转化,教材通过设置实验,引导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加以理解。
三、学情分析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故对于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要引导学生适当进行回回顾与整合,不必作全面介绍。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学生新接触的规律,也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可采用活动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联想质疑、活动探究、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等学习活动进行建构。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铁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
(2)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会写出Fe与非金属单质,酸及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学会利用SCN-的方法来检验Fe3+及通过加还原剂或氧化剂的方法进行Fe2+、Fe3+转化并会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肃认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方案设计能力
(2)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
(3)通过铁制品及其资料的收集和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