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后期开始,海外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品类、器形、纹饰等形成重大而直接的影响。青花瓷
正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瓷器新品类。到明清时期,受欧洲市场巨大反作用力的影
响,中国瓷器的欧洲审美特点凸显,珐琅彩、粉彩、洋彩等都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显然,域外文化已如血液般融入到中国瓷文化中,改变了中国瓷器审美取向,推动了中国
彩瓷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这也是瓷器输出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对瓷文化、对
瓷器输出史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学术研究,可谓恰逢其时。
(摘编自《瓷器: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发明了瓷器烧造,并且输送出国也很早,从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瓷片及国内外
文献资料可知,从唐代后期已经开始输送了。
B.欧洲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使中国瓷器突破了原来的范围,直接输往了欧美等地。
C.中国瓷器输出路线遵循从近及远、由小到大的原则,于是,先输往朝鲜、日本等东
亚地区,然后输往非洲、欧洲等地区。
D.明清时期,欧洲审美特点在中国瓷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说明海外文化已经融入
到了中国瓷文化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写到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属问题,然后重点围绕中国瓷器的对外输出的各种
情况展开论述。
B.文章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与中外贵族对瓷器喜爱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中国成为瓷
器发明国的原因。
C.文章论证海外审美文化对中国审美走向的影响,这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
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D.文章在论述中国瓷器与海外审美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方面,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瓷器烧造技艺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可以说明中国的经济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B.新开辟的新航路,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它对中国瓷器输出贡献巨大。
C.从品类、造型、纹饰等方面时至今日依然可以看出中国瓷器曾深受域外文化影响。
D.不管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想要其影响力持久不衰,广泛而深入的域外交流必
不可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萧红带我回到身后的村庄
孙惠芬
①遇到萧红,是1986年。这一年3月,我在《上海文学》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小窗
絮语》,小说写一个青年在城里读了两年书之后再回到乡下家里的烦恼心绪,她闻不惯乡
村恋人身上浓烈的化肥气味,听不惯奶奶、父母、哥嫂随地吐痰的声音,更不接受原来有
着远大理想的闺中密友已结婚生子、被活生生拉进泥土的现实......想不到,小说发表之后,
一个读者专程驱车从大连开发区来庄河见我,还带来一位热爱小说的朋友,那位朋友送给
我一本萧红的《呼兰河传》。
②与慕名而来的朋友究竟说了什么,全然记不得了,唯一记得的就是把他们送走后,
封皮上"呼兰河传"四个字向我闪烁着急盼盼的眼神。在那个遮蔽了窗帘的昏暗的宿舍小
屋,我彻夜无眠,像吸附在一块磁石上的铁屑,随着磁石的移动微微颤抖:一到冬天就裂
了口子的大地,一到春天就陷进泥浆的马车,只有秋天才热闹起来的山野,还有漏雨的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