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荒凉的草房人家,还有祖父、祖母,还有在大街上自由窜动的蜻蜒、蚂蚱、小燕子,
分布在小城街头的金银首饰店、布庄、茶庄、彩纸铺......我不知道是被游走在文字里自由
自在的灵魂打动,还是被镶嵌在荒蛮大地上的孤独寂寞感染,我一经走进去,便再也不能
自拔。第二天早上,当我睁着一双熬红了的双眼爬起来上班,我的眼前,已经站立起另一
个村庄。她坐落在盆地中央,前后街两排草房,她前边有两条细长的河谷,河谷两岸长着
丰沛的野草,她就是生我养我的辽南乡村山咀子。
③1986年,通过萧红,我看到了自己的村庄。我的村庄一直都在,它叫庄河,庄河,
庄庄有河,所有的河谷都通着大海。我故乡的河谷,两岸长满了野草,顺着长满野草的河
谷向东南方向走,不出一小时就能走到海边小镇,那小镇叫青堆子。在乡下待得寂寞厌倦
时,被父母管束得喘不过气时,我就顺河谷小道逃往青堆子小镇,叛逆的情绪往往随着河
谷岸边的野草一起摇曳。我初始写作,抒写的就是这种急于逃离的叛逆情绪。虽然在这种
情绪中,也触及到村庄的人和事,也描绘过大街、土地、山野、草丛,可我的情感是厌恶
的,憎恨的,我对村庄人事景致的书写是下意识的。朋友喜欢《小窗絮语》,或许是他看
到了那里边下意识的部分:朋友的朋友送来《呼兰河传》,或许是觉得我下意识书写的村
庄和萧红笔下的村庄有点像,可他们不知道,他们唤醒了我对属于自己的那个河谷村庄的
感情--那天早上,当我满眼都是我故乡的村庄河谷,河谷两岸丰沛的野草,一股挚热的
溪流涌进眼角,我一瞬间热泪盈眶。
④伤害也同样来自于1986年。这一年5月,我从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摇身一
变,成了拥有城市户口的城里人,成了天天在文化馆上班的文化人,可是野草一样在山野
里长大的我,对按时上下班,对程序和秩序有着天然的抵触:尤其受过教育的小城文化人
的假模假式,为一件小事反复争议不断重复的无聊会议......我备感压抑,甚至得了严重的
失眠症。就在这个我失眠最厉害的时期,《呼兰河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河谷村庄一一无
异于让一株在乡野上摇摇晃晃生长了20多年的野草,回到了那片自由的土地。
⑤我不知道,当年驱车而至的来访者,是不是心灵的自由在喧嚣的开发区备受压抑,
才在我无意识写到的村庄里找到寄托?也不知道,那位送我<呼兰河传》的朋友,是不是
从我的作品里了解了我的压抑,才有意让萧红带我回到身后的村庄?或者,是他们觉得作
为一个写作者,必须知道我是谁,我的故乡在哪里,才能在文字里建立起一个自由的艺术
王国?我只知道,在我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有陌生人专程为我送来萧红的书,是老天的
眷顾,是上帝的垂青,是命运的奇迹。
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中记叙了作者对自己故乡情感的变化,由一开始的厌恶、憎恨到后来转而进行
赞美。
B.《呼兰河传》所描写的村庄蛮荒又充满生机,其间有自由自在的灵魂在走动,作者读
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被深深感染。
C.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所描写的村庄,和作者故乡的村庄很相似,作者在《小窗絮
语》中所描写的村庄正是这样的。
D.文章最后用排比句强烈地突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和《呼兰河传》对自己的影响,同
时也照应了开篇,首尾圆合。
5.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语句。(6分)
6.作者为什么要说"1986年,通过萧红,我看到了自己的村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 8年伊始,校园欺凌的恶性事件又接连刷爆朋友圈。1月3日江西某校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