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 (3)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 (3)第2页

教材依据: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自然科学小论文,是以"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和科学美感的陶冶"为主题,要求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要注意品味这类文章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点。

  自然科学小论文,是科普作品中常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是用通俗易懂的预言,介绍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的知识、阐述一种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借以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

一、 设计思路

1、 指导思想。

(1)课堂教学要有效推进,教师必须要把握好文本,精选"学点"。本文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1991年在剑桥大学的一次讲演录。霍金运用天体物理论,对宇宙的未来作了科学的预测,得出宇宙膨胀或坍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的结论。文章涉及很多宇宙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普性。不过作者从巫师和宗教预言谈起,通过严密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等,将深奥的科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

(2)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高二的学生,虽然已经经过了一年的系统的高中语文学习,但要理解的这样一篇长课文,还是存在一定困难。不过,好在学生高一时学过《宇宙的边疆》一文,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而且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指明方向、点拨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语文阅读教学"教懂"课文不是核心目的,通过学法指导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鉴赏能力才是核心目的。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史蒂芬·霍金;

  提高快速整合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粗读文本,筛选信息,归纳作者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