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咬文嚼字 学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咬文嚼字 学案第2页



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

答案 ①贾岛吟诗 ②套板反应 ③达到艺术完美

微任务活动一 理解作者观点,把握理据关系

1."咬文嚼字"的常用义是什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常用义: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2)作者笔下的新含义: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2.作者在论述"咬文嚼字"时运用了哪几个实例?各说明了什么?

实 例 说明内容

答案 

实 例 说明内容 郭沫若改台词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王若虚改《史记》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韩愈、贾岛"推敲" 用词不同,意境不同 "烟"与苏轼《惠山烹小龙团》 善用联想,丰富蕴藉 "柳腰桃面"等套语 误用联想,套板反应

3.文章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情感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微任务活动二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效果

1.第一段中,作者以举例子开篇,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