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科版必修1 第2章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第2课时) 教案(2)
2017-2018学年鲁科版必修1 第2章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第2课时) 教案(2)第3页

  典例4:在一定条件下,氯酸钾与碘按下式反应:2KClO3+I2=2KIO3+Cl2,由此可推断下列相应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还原性I2>Cl2

  C.氧化性I2>Cl2 D.氧化性KClO3>Cl2

  研析:据置换反应的概念首先断定所给反应是一个置换反应.由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反应2KClO3+I2=2KIO3+Cl2中KClO3是氧化剂,I2是还原剂,KIO3是氧化产物,Cl2是还原产物,据"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规律推知,B正确,但C是错误的.再结合Cl2不能将I2氧化成IO-3的事实,推知D正确。

  答案:C。

三、运用氧化性、还原性概括物质的化学性质

  所谓氧化性是指氧化剂具有的一种能得到电子的能力,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降低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还原性是指还原剂具有的一种失去电子的能力,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升高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我们运用氧化性、还原性概括物质的化学性质,下面举例说明:

  上一章学了氯气和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钠、铁、铜等)、非金属单质(氢气等)的反应中都是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氧化剂,因此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但氯气也有还原性,如氯气跟水、碱溶液所发生歧化反应。其中有一部分氯即是表现了还原性。而钠非金属单质(氯气、氧气等)、水的反应中都是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还原剂,因此钠具有强还原性。

  盐酸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如在盐酸跟镁、铝、锌等较活泼金属发生的置换反应中,盐酸表现了氧化性。在浓盐酸跟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时,盐酸表现了还原性。由于盐酸的氧化性实质上是H+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绝大多数酸所具有的共同性质,因此不能把盐酸称为氧化性酸。但浓硫酸是强氧化性酸,其氧化性是指H2SO4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表现的一种很强的得电子的能力。稀硫酸或硫酸盐中的SO42-中的硫元素虽然也是+6价,但没有强氧化性。稀硫酸也有氧化性,是其中的H+所表现的。浓硫酸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得电子的能力远强于其中的+1价的氢。

  金属元素只能失电子,所以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非金属元素既能得电子表现负价,又能失(偏离)电子表现正价,所以非金属单质多数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四、层析法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之间的关系

  (1)以反应2Na+Cl22NaCl为例分析:

  在Na与Cl2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情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