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新第1页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高二年级 备课人:宋三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

2、了解 《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3、 品味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 感受集体协作的巨大力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品味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一篇科普文章。首先观看一段视频(《昆虫总动员》预告片)。

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何感想?蚂蚁、瓢虫等生物群体跟人类社会相似吗?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人与大自然与其它生物应该和谐相处。可是在四十多年前,科学界并不这么认为。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是,人类是世界的中心,是"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人类可以控制一切、战胜一切。这种主流观点严重对立了人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就在这时《细胞生命的礼赞》出版,并引起美国读书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此书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小论文《作为生物的社会》,看看作者是怎样提出他的观点,让人们乐于接受的。

二、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1993年逝世。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三、了解 《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创作背景】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发生了巨大转变,理性取代了宗教神学的地位并得到广泛传播,"知识就是力量"成为普遍而坚定的信条。启蒙旨在促使人类借助理性树立自我意识和主体性,以挣脱愚昧和迷信,走向澄明与开放。启蒙运动推动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即容易让社会在对理性的追求中陷入了理性的异化和野蛮的深渊。当时的社会主流观点认为,人类是世界的中心,是"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人类应该是全知全能,并可以控制一切、战胜一切的。这种主流观点严重对立了人类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评价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