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并回答:1、"作为生物的社会"标题的含义:
(1)作为 群体的生物,具有人类的社会性;
(2) 人类的社会也很像生物的群体。
2、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1)作为有着生命的生物种类,似乎与人类一样有自已的社会组织,不论是从个体还是从群体的角度看,生物的行为或者社会性真是太像人了。(2)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
五、二读课文,合作探究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第一段写的是医学家举行年会的情景。他是怎样描述的呢?(在文中划出来)(就像是群居性昆虫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作者开篇把人类比作是蚂蚁,由人类社会的的活动情景联想到了生物社会的活动,引出了所要探讨的话题。
2、 第二段中说人类像蚂蚁可以,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因为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 的挑战。表明传统生物学界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是 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 。
作者这里有意用描述 人类行为 的语言来描绘蚂蚁,和文章开头的一段用描述昆虫的语言来描绘人类正好形成 对比 ,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生物的社会行为 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4、快速浏览第二部分,找出作者谈了哪些动物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文章描述的这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明确:列举的动物有 蜜蜂、白蚁、群居性黄蜂、黏菌、鲱鱼和成群的飞鸟。相似之处,比如步调一致的行动、集体协作式的劳动、有目的的行为,互相交换信息等。
5、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人类的行为时,为什么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作出比较分析?试结合作者的论述加以说明。
明确:这是因为社会与个体是 相辅相成的,社会不能没有个体的参与,而对于社会性生物而言, 个体也难以离开社会而生存 ,所以,无论是谈论人的社会性,还是谈论动物的社会性,都离不开对个体与群体的分析。
6、 在第十一段中,作者指出人类比动物更具有 社会性 ,但是人类却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
明确: 人类并没有真正的做到联合,没有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才能。
7、最后一段,作者对科研提出了什么希望?
明确:科学上的探索是一种孤独的、静思的事。是的,在最初几个阶段是这 样的,但后来,或迟或早,在工作行将完成时,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与才能。
六、拓展延伸
【明确】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
比如:举例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2、怎样理解本文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
【明确】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