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案3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案3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于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的模式发生了转变,他从照搬马克思的理论发展到根据俄国具体国情,按经济规律办事。

  小结:PPT呈现此部分知识纲要。

  过渡:新经济政策使苏联人民迎来了一个春天。正当苏联人民沐浴在新经济政策的春风中时,1924年1月21日,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与世长辞。苏联人民失去了一位和蔼的领袖,一个根据实践要求为俄罗斯谋划未来的舵手。《真理报》发表了一条短文:工人阶级成了孤儿,党成了孤儿,我们如何前进?我们能找得到道路吗?列宁的逝世让苏联人民迷航了。斯大林,一位以"钢"作为自己姓氏的人物,以强硬的手段终结了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了一条迥异于西方的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二、 回归理想的实验

--斯大林模式(1929开始)

  PPT呈现资料: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继续封锁苏联经济。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

  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问题7:结合以上材料和教材"解析与探究",概括斯大林为什么结束新经济政策。

  学生回答。

  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而又回到已被列宁否定的照搬理论的模式上,除了跟当时险恶的国际、国内背景有关系,集权的历史文化传统、党内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水平、斯大林个人的因素对此均产生重大影响。

  问题8:自主学习教材相关知识,思考"斯大林模式"(经济上)确立的途径、表现和特点。

  学生回答。

  途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表现: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行政管理手段

  特点:重工业为先导+高速度为灵魂+国家计划为指令

  问题9:模式利弊。

  PPT呈现资料1:一个令人惊叹的传奇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发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