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必修5《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1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必修5《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1第4页

我们的文化宝藏--孟子 鹿义霞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著而坚定,焦灼而真诚。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

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

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文章有删节)

【名句·回味】

①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②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

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④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⑤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⑥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二、一课一词(14)

十四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