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讲义:必修3 第十四单元 第3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讲义:必修3 第十四单元 第3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答案第4页

(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维新派则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3)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四、新文化运动

1.背景

物质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直接原因 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社会环境 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到国民党1927年开始训政,中国社会言论空前自由

2.兴起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旗手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阵地 《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主要活动基地)

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最大功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局限性

①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

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③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