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1页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请求朝廷下令"断发易服"。他把断发易服提到强国的角度,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在改良社会风俗上,维新派大胆的冲破清朝禁忌,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学习"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近代以来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的变化。

●了解近代以来报刊业和电影的发展服概况及影响。

●掌握近代以来社交礼仪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

●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相联系,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采用访问长辈,调查本地历史的方法,今昔对比,了解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并找出导致变迁的因素,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步入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物质生活、大众传媒等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却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而人们的生活本身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通过今昔对比,感受今天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们物质、精神生活上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主学习精要

 一、社会生活

 1、服装:

  鸦片战争前后"窄袖革履"的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民间效仿之风兴起。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

  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迫于时势,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改革。

  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随着法令的推行,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和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