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以适应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为了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1993年12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1985年,邓小平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全国人大将《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成
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具有欧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⑶、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1.对外开放的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这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原因:从历史教训看,闭关锁国造成落后;从世界发展看,各国联系不断加强;从我国国情看,对外开放是改变落后面貌的重要途径。内容: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扩大对外贸易往来,吸收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外国先进经济管理经验。("走出去,引进来")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