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将兵法:精简裁并军队,设置专门操练军队的将官。
②保甲法:把农民进行保甲编制,兵农合一。
③保马法: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养马。
④设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
(3)政治上取士之法
①科举改革:以经义策论取士。
②改革学校制度:改组太学,撰注教材。
3.作用
(1)积极作用
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②农业生产发展,使财政收入增加,改善"积贫"的局面。
③使军队战斗力增强,改善了"积弱"的局面。
(2)局限性
①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②变法的实行过于激进。
四、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尖锐,农民骚动此起彼伏。
(3)思想: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内容
(1)"二一九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仍受"村社"的管理。
(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
3.性质: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4.评价
(1)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局限性:自上而下的形式导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五、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1)国内危机:幕府专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危机:黑船事件,民族危机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