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独立改革派形成:武装倒幕运动的成功;成立新政府。
2.措施
(1)政治:废藩置县;宣布"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
(2)经济:确立新兴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文化教育: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思想解放;社会生活西化。
(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指挥人才,建立现代军队。
3.评价
(1)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和民族国家的统一。
(2)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3)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4)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社会生活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5)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六、戊戌变法
1.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①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②康梁维新思想:主张包括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宣传方式上是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2.百日维新
(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3)主要内容
①政治:鼓励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②经济:提倡和奖励私人投资设厂,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③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
④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
(4)结果:失败
①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②原因: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