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4分)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5分)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2分)
答案 (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
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
(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
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考点二 手工业
1.(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一检,1)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中写道:"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冶铁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这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原地区农业发达 B.河南冶铁业发达C.政府重视手工业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