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案12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案12第2页

2.能力目标: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难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图表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传统板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见漫画)

   "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追求物质满足不一定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去追求物质满足,就是唯心主义。追求精神满足也不一定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文明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恰恰是辩正唯物主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