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治国策略: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人,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5)制度创新:完善了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影响深远。
1.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④崇尚佛教,敕封活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崇尚佛教,敕封活佛"的是武则天而不是唐太宗,排除含④的选项。
2.为实现"君明臣廉",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置谏官 ②完善内阁制 ③以御史治吏 ④慎用刑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设置谏官是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故①正确;内阁制出现于明朝,故②错误;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以制度约束官吏,故③正确;慎用刑法面对的是所有人,并非针对"君明臣廉",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3."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心存百姓的思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迁移能力。唐太宗以栽树为比喻,谈治国的策略,蕴含着"存百姓"的民本思想。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史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其目的是( )
A.压抑士族,广辟才路 B.加强考察,赏功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