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设计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讲义: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新设计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讲义: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知识点拨] 唐太宗晚年的反省表明他是一位具有极强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判精神的帝王,作为一位封建帝王,有这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主题一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史料探究】

  史料一 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警震惧!

  --唐太宗语(《贞观之治》)

  史料二 比见吏部择人,唯取其言辞刀笔,不悉其景行(崇高的德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故)用人弥须惧择。

  --唐太宗语(《贞观之治》)

  史料三 (太宗)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

  --范祖禹《唐鉴》

  史料四 唐太宗赞扬魏征"随时谏正,多中朕意,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思考

  (1)据史料一,概括唐太宗的"为君之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富民"措施。

  (2)据史料二,说明唐太宗用人的标准及其理由。

  (3)史料三对唐太宗的评价你认为是否有道理?结合史料三、四谈谈你的看法。

  (4)据史料四,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表明唐太宗具有怎样的素质?

  答案 (1) "为君之道":以民为本,以史为鉴。"富民"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2)标准:德才并重。理由:有才无德的官员必然殃民。

  (3)有道理。唐太宗虚心纳谏和用贤之风,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4)具有极强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判精神。

  【史论总结】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角度 表现 前提 唐统一全国,采取措施,提供了基础;隋亡为唐提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