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的第( )课时 认识乘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2. 在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体会求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比列加法算式简便。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例题场景图、小棒、图片各若干。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连加 1. 在分类中初步感知。
出示:4+4+4 2+3+6 5+5+5 9+1+2 2+2+2+2 谈话: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你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吗?跟同桌的小朋友一起商量。
根据学生回答把算式分为两类: 4+4+4 2+3+6 5+5+5 9+1+2 2+2+2+2
提问:你是怎样分的?(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
追问:我们来看左边的这组算式,每道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提问:你能再说一些这样的加法算式,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吗?
学情预判: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 在观察中体会意义。 出示例题的主题图。
提问:数出图中一共有多少只兔,多少只鸡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再问: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板书:2+2+2=6 3+3+3+3=12)
启发:这两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板书:3个2相加 4个3相加)
提问:这两道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相同加数连加)
2. 在操作中加深认识。
(1) 按要求摆方块。
要求1:每堆摆2个,摆4堆。
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方块,用加法怎样列式?也就是几个几相加? 要求2:每堆摆4个,摆2堆。
提问:每堆摆了几个,摆了几堆?可以怎样列式?也就是几个几相加?
(2) 同桌互动。
要求: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说要求,另一个小朋友按要求摆方块。再互相说一说,你们摆了几个几。
3. 完成第1页"试一试",深化感知。
(1) 第1题
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怎样列式?这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2)继续要求学生摆小棒:每堆摆4根,摆3堆。提问: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