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教新高考(鲁津京琼)专用讲义: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教新高考(鲁津京琼)专用讲义: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

(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2)文化: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崛起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知识点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时期 代表 主张 地位和影响 春秋 孔子 (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③"克己复礼"

(2)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战国 孟子 (1)政治:①"仁政";②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伦理:主张"性本善"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荀子 (1)政治: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

(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