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鲁人版教材(旧版)知识梳理(必修一)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鲁人版教材(旧版)知识梳理(必修一)第5页

5. 活用词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用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不耻相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掌握句式

1.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者,......也,表判断。)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无标志判断)

2. 倒装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应理解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于弟子"后置。)

3. 被动句

  不拘于时,学于余。("不拘于时"的"于"表被动。)

4. 省略句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前省略主语"人们"。)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则"前省略"士大夫之族"。)

背诵名句

  名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学》)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3、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文学文化常识

  行:古诗体裁名。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向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如《步出东门行》《行行重行行》。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思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