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谁向椒盘②簪彩胜③?整整④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⑤。
[注] ①词人罢职闲居上饶,作此词时已49岁,此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驾崩,孝宗即位。②椒盘:旧俗,正月初一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③彩胜:即幡胜。宋代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以为戏。④整整:词人家中的婢女。⑤无凭准:靠不住。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蝶恋花"是词牌,"戊申"是干支纪年,"元日"指每年的立春之日,"席间作"指在宴席中写了这首词。
B."争上春风鬓"写了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的热闹景象,这触发了词人一系列的联想。
C.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对节日里众人欢乐而自己索然无味的描写,反衬了词人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
D."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的意思是花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不是立春之日。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对人生飘摇不定的感伤之情。花事盛衰,时光更替,词人数度宦海沉浮,多年被迫闲居,身不由己。②对国事的忧虑之情。词人一生力主抗金,在新皇即位之时,期许朝廷改变偏安政策,春天花期已定的自然现象和国事风雨的"无凭准"使人难免忧虑。③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之情。大自然的节候推移、眼前江山破碎和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大业所构成的矛盾使词人忧心如焚。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理解本词,首先必须知人论世,抓住辛弃疾的遭际和其词的情感类型,再结合全词进行分析。另外,本词的词眼"恨"字最为关键。词中将人们庆春节的热闹与词人"往日不堪"的忧伤形成对比,表达对人生飘摇沉浮的感伤。"今岁花期消息定"表面上是写自然现象,实以"花期"指代词人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只愁风雨无凭准"表明政治上的"风雨"很多,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国事与人生未来的忧虑。全词通篇比兴深婉,含而不露,将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表达得十分深沉感人,词人时刻忧心国事却罢职闲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全部蕴含词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