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第1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

【教学目标】

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体味辛弃疾豪放派的词风。

【重难点分析】

这首词虽为自读课,但词中用典较多,指导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为理解全词扫清障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京口(现在江苏镇江)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北固亭,在京口东北的北固山上,隔江可望见扬州。面对雄伟的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之士登临时常有之情。

二、解题:

(一)辛弃疾:

辛弃疾(1140 ~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做准备,因反对韩乇胃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

辛词以豪放悲壮为主,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深远,著有《稼轩词》(一名《稼轩长短句》)。他的爱国词作情辞慷慨,爱憎分明,艺术感染力很强。

(二)创作背景:

宋宁宗赵扩即位后,宁宗妻韩氏的叔父韩乇胃掌握了政权。韩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企图通过对金用兵建立大功,因此于嘉泰三年(1203)六月,起用力主抗战的辛弃疾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三月,又调镇江知府。辛弃疾虽被起用,但他看到韩乇胃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猎名固位,觉得终非自己同调,而韩乇胃对他也并非完全信任。所以,他对当前的局势深感忧虑。这首词是作者于开禧元年(1205)六十六岁时在镇江任上所作。他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乇胃等人并不能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士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追慕古代英雄,感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作词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