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一讲义:专题一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一讲义:专题一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Word版含答案第5页

  (1)在泡菜制作的发酵过程中,为什么要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且要经常向水槽中补充水?

  提示:为了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2)配制的盐水为什么要煮沸再冷却后才能使用?

  提示:煮沸是为了杀死水中的各种微生物,及除去水中的氧气;冷却后使用是为了保证入坛蔬菜携带的微生物能够成活。

  (3)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在活动吗?

  提示:有多种微生物在活动,如酵母菌、大肠杆菌、乳酸菌等。

  (4)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提示: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掌握取食泡菜的时机。

  

  [总结升华]

  1.泡菜发酵的过程

  在泡菜发酵期间,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发酵产物乳酸不断积累,因此可以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乳酸积累量, 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发酵初期:蔬菜刚入坛时,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较为活跃,它们进行异型乳酸发酵和微弱的酒精发酵,发酵产物为乳酸、乙醇、醋酸和CO2等。由于有较多的CO2产生,气泡会间歇性地从坛沿水槽中放出,使坛内逐渐形成无氧状态。此时泡菜液的含酸量约为0.3%~0.4%,是泡菜初熟阶段,其菜质咸而不酸、有生味。

  (2)发酵中期:由于初期乳酸发酵使乳酸不断积累,pH下降,无氧状态形成,乳酸菌开始活跃,并进行同型乳酸发酵。这时乳酸的积累量可达到0.6%~0.8%,pH为3.5~3.8。大肠杆菌、腐败菌、酵母菌、霉菌的活动受到抑制。这一期间为泡菜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香味且清香。

  (3)发酵后期:在此期间进行的是同型乳酸发酵,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可达1.0%以上。当乳酸含量达到1.2%以上时,乳酸菌的活性受到抑制,发酵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此阶段泡菜酸度过高,风味不协调。

  从乳酸的含量、泡菜的风味品质来看,在初期发酵的末期和中期发酵阶段,泡菜的乳酸含量为0.4%~0.8%,风味品质最好,因此常以这个阶段作为泡菜的成熟期。

  2.泡菜制作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1)控制严格的厌氧条件

  ①选择合理的发酵容器,如泡菜坛,这是一种既科学又简单的厌氧容器。

②盐水煮沸后冷却待用,一是除去水中的氧气,二是杀灭盐水中的其他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