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五人墓碑记 教案4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五人墓碑记 教案4第2页

 问:士大夫和市民,在反暴斗争中的行动完全一致,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普通百姓,他们都是倾向于正义的。正义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义之所在,人心所趋,国有危难,匹夫有责。文章正是通过这场团结一致的反暴斗争,展现了苏州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崇高精神。

问:文章为什么在最后一句才写出这五人的姓名?

明确:"吴之民"与"五人"是全体与部分的关系,作者写反暴斗争时,不单写五人,而先写包括"五人"在内的"吴之民",这就十分有力地表现出民心所向、正义所在,从而十分有力地反衬出阉党以"吴民之乱"的罪名,"按诛五人"的卑鄙无耻,倒行逆施。同时,作者直到写了"五人"被"阉党"作为"吴民之乱"的首领而杀害的时候,才一一列举出他们的姓名。正是把他们作为"吴之民"的代表,大书而特书,并用"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一句,与首段"墓而葬"相照应。其赞扬之意,自然溢于言外。

问:作者怎样描写五人当时的情景?(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文章以简洁形象的笔墨勾勒出五义士慷慨就义的音容笑貌,表现了他们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

问:"颜色不少变"一句如何理解?

明确:"颜色不少变"意思是脸上的神色一点也没变。这是以夸张的手法加以烘托,显示五义士的凛然正气和高尚精神。

问:文章为何要交代"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明确:这一方面表达了人们对五义士壮举的钦敬,同时,交代了"贤士大夫"买其头颅而函之的义举。很明显,作者既歌颂了五义士的英雄气概,又肯定了"贤士大夫"的行为,而对于"贤士大夫"的肯定,也正是对五义士的歌颂,并且照应前文的"墓而葬"。

问:课文三、四段讲五人死难的过程。如果删去"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这句话,将两段合为一段,好不好?

明确:不好。这句话在文中有三个作用:其一,紧扣题且《五人墓碑记》,突出题意。其二,同第一段修墓缘起的叙述和第二段修墓意义的记述相呼应。加强前后联系。其三,第三段是叙述苏州市民中的反阉党暴动的全面情况。第四段是重点叙述苏州市民中五人慷慨就义和"贤士大夫"收尸情况的。这句话写在第三段的最后,可以小结第三段。并使全面叙述和重点叙述两个段落之间区分清楚。

四、比较阅读

出示投影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成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①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②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

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③。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摘自《明史·周顺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