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周恩来认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应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方法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故选D项。
2.(2016·4月浙江选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答案 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成果:正确判断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思考计划和市场的作用。
考点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2.1956~1976年探索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及经验教训
(1)核心问题
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