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第1页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作者通过选取生物独特的视角,得出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结论,同时也引导人类作为群体所应表现出的巨大力量和智慧。

虽然中西方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有差异会带给读者一定阅读障碍,但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比拟的手法巧妙运用,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文学角度看,本文都是一篇佳作, 让人们懂得人类应该尊重生物,借鉴生物社会群体性生活的智慧,最大程度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教学本文时,设想从描述蚂蚁、白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飞鸟的内容切入。这部分内容生动有趣,易于把握,通过讨论交流,达到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的目的。其次,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幽默的精彩语句,并仿写,让学生领略到科普大家的语言魅力,提高写作能力。再次,通过畅谈学习本文的启迪,让学生在懂得人类应该尊重生物,借鉴生物社会群体性生活的智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道理。

学情分析:

  高二学已经积累了比较全面的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但本课运用了一些专业术语,欧式的翻译,幽默技巧,语言逻辑性强,这都引起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感。教学中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品味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之情,对人类在生物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及社会和谐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筛选、整合主要信息,和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及社会和谐发展的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多媒体播放音乐)

"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这北雁南飞,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自然美景,更让我们体悟到人间真情。除了雁,在我国文化瑰宝----诗词中也有写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又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里出现的生物都与人有着不解的情缘。那么,作为生物,作为生物社会又会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联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