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3瓶中找出1瓶次品只需要称一次",如果增加2瓶,要保证从5瓶中找出1瓶次品,用天平需要称几次呢?
(2)试一试。
引导学生从学具中拿出5枚硬币代替木糖醇,尝试在天平实物图上试验。
(3)说一说。
学生反馈汇报。(请学生到电脑前演示思考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平 1次
5(2,2,1)-- 不平2 2次
5(1,1,1,1,1) 2次
教师适时提问:如果平衡,次品在哪儿?不平衡,次品又在哪儿?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会出现两种方案:①是把木糖醇一瓶一瓶地称,需要称2次;②是在天平的两边各放2瓶称,也需要称2次。教师在这里不急着评价哪种方法最好,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方法的多样性,为下个环节的探究做好铺垫。】
4.归纳提示:找次品时,要注意把尽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进去,这样才能保证一定找到次品。
【设计意图:本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最佳选择。由于有上面的铺垫,学生知道了用天平称的原理,从5个待测物品中找次品,学生在试验中可能会得出几种结果,但大部分会出现以上两种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中的偶然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师再运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解思考过程,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至少称2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 的理由。】
三、深入探究,寻找策略。
1、探究例2
师:接下来,同学们想从几瓶中找出1个次品?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从8瓶和9瓶里找出1瓶次品。(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探究找出8瓶、9瓶中的次品)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并做好相关记录,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试验。
2、说一说。反馈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8(4,4)→4(2,2)→2 3次 9(4,4,1)→(2,2,)→2 3次
8(2,2, 2,2,)→2 3次 9(2,2,2,2,1)→2 3次
↗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