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而无物以相(帮助)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在)人为(是)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难道,表示反问语气)孰(谁)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请概括段意:主要议论游后洞所得。
(第四段)余于仆碑,又以("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悲(感叹)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弄错、使......错)其(指古书)传(流传的文字)而莫能名(识其本名)者,何可胜道(说得完。胜,尽)也哉!此所以(......的缘故)学者(治学的人,有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谨慎地采取)之也。
请概括段意: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观点,即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第五段)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通"甫",古代加在男子名或字后面的美称),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请概括段意:补叙同游者及写作该游记的时间。
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内容。
答案 ①碑仆道,文漫灭 ②志、力、物三者的关系
③处事尽吾志,可以无悔无讥
微任务活动一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山麓筑舍定居。(得分点:浮图,"舍"活用,"舍于其址"句式,句意对)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得分点:既、其、或、咎、其、极,句意对)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但是力量足够达到那里(结果却没有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得分点:焉、于、为,省略句,句意对)
4.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得分点:"其......乎"固定结构,孰、之、得,"此余之所得也"句式,句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