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定义法:先分析题设条件,判断出动点的轨迹,然后根据椭圆的定义确定方程,即"先定型,再定量"。利用该方法求标准方程时,要注意是否需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再解题.
【典型例题】
类型一:椭圆的定义
例1. 若一个动点P(x,y)到两个定点A(-1,0)、A'(1,0)的距离的和为定值m(m>0),试求P点的轨迹方程。
【解析】∵|PA|+|PA'|=m,|AA'|=2,|PA|+|PA'|≥|AA'|,
(1)当0 (2)当m=2时,P点的轨迹就是线段AA' ∴其方程为y=0(-1≤x≤1); (3)当m>2时,由椭圆的定义知,点P的轨迹是以A、A'为焦点的椭圆 ∵2c=2,2a=m, ∴,, ∴点P的轨迹方程为。 【总结升华】平面内一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和等于常数时,动点的轨迹不一定是椭圆。。当动点到两点的距离和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当动点到两点的距离和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动点的轨迹是线段;当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和(常数)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动点的轨迹是椭圆。 举一反三: 【变式1】(2015 奉贤区一模)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上顶点为B。若|BF2|=|F1F2|=2,则该椭圆的方程是( ) A. B. C. D. 【答案】 A 【变式2】(2015 珠海二模)已知B(-2,0),C(2,0),A为动点,的周长为10,则动点A的满足的方程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