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属五言古诗,篇幅短小,基本上用白描手法,用朴素简练的笔墨来勾勒形象,结尾含蓄,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琵琶行(并序)》则是乐府古体诗中的鸿篇巨制,描写细致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有正面描述,也有侧面烘托;叙述、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大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更富表现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0题。
夜 筝
[唐]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9.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几句诗?
解析留下空白,让人有更多发挥的余地。一者,让人回味刚才那美妙的乐曲;再者,也让读者产生了疑问,弹者因何而"弦凝"?自然与上一句中的"感"有关,那又是在"感"什么呢?从其中的"暗低容"可见,一定是伤心悲苦之事。
参考答案①具有丰富的暗示性,不仅引导读者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可以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去领悟那筝曲的全部妙处。同时,也暗示了弹者的不幸与悲苦。②这一句是《琵琶行(并序)》中"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化用。
10.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不同。
解析《夜筝》描绘了明月之夜女子弹筝的形象,着力描写了音乐效果,表现了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与《琵琶行(并序)》是相似的。再者,从弹奏者的身世来看,《夜筝》中的弹筝者与《琵琶行(并序)》中的琵琶女也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本身的描写上。
参考答案《琵琶行(并序)》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琵琶乐本身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所取的是《琵琶行(并序)》中用作陪衬的描写。
三、语言运用
11.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解析联系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意境,宁静的画意,流动的乐韵,对"竹喧""浣女"展开合理的想象即可。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12.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组句子,构成排比。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解析此题是续写式仿写,要注意选取诗人及作品,注意选取的意象、情感要和作品相符。
答案示例苏轼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生命的黄昏。
13.学校举行大型朗诵会,请你为将要朗诵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写一段主持词。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至少引用原作中的一句诗文;不超过60字。
解析所谓主持词,其实质是一种串台词的形式,只不过是针对一个主要内容,可先按要求写出对象的主要内容,然后按照要求完成其他内容即可。
答案示例一曲《琵琶行(并序)》,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这是同情的泪,伤感的泪,更是心灵呼应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