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解析A项,"大弦小弦一起奏响"不对,"错杂"的意思是"交错",而不是"一起"。
答案A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同是天涯沦落人, !
(2) ,唯见江心秋月白。
(3)我闻琵琶已叹息, 。
(4)座中泣下谁最多? 。
答案(1)相逢何必曾相识 (2)东船西舫悄无言 (3)又闻此语重唧唧 (4)江州司马青衫湿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唐]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
7.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解析概括人物形象要抓住诗中"颜如雪""娉婷""十七八"以及"愁绝""泣""独""凄切"来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对女主人公无限的同情。
知识窗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从诗歌的作者着手,所考查诗歌的作者一般是教材中学过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一般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
解析两诗在整体风格上差异很明显,一个浓墨重彩,一个简笔勾勒。据此具体分析手法及手法的作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