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指名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4.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对诗句的了解,你认识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石灰;经历各种磨难也毫不畏惧的石灰,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佩)那我们就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首诗。
5.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自读、指名读、齐读)
6.指导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露出来了,石灰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感谢你的!
四、走进石灰,体会于谦的坎坷人生
1.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石灰的无限高尚的品质,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能流传至今,它还写了什么呢?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字里行间隐隐地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石灰吟》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那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老师这里有一份于谦的资料请同学们读一读。
3.课件出示资料: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中了进士后,任地方官几十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蒙古瓦剌(là)军作战。明军大败,明英宗被俘。此后,瓦剌军攻打京城,于谦临危受命,率京师群众打败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英宗也得以回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得到嘉奖,更由于自己不愿意与朝中的丑恶势力同流合污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身正气,宁死也不愿逃离。
4.同学们,从这段资料中你看出了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
(于谦是一位坚强不屈、刚正不阿、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人。)
5.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人格的印证。
6.赞颂石灰,创设情境品读,体会诗人的无限情怀。
(1)一诵少年抒怀
于谦十二岁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学生交流,如: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