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商品的价值量与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4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C)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6、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B)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B)
调节生产的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
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A)
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②居民消费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影响消费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和保养等。
2、消费的类型(A)
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B)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C)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我们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但也不提倡过于节俭。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我们要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