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实行这一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相适应的。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人们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调动人们使用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实行这一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B)
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的需要。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1、我国财政的作用(B)
国家财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可以通过财政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促使经济平稳运行。国家可以通过财政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国家财政能够保障人民生活:国家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国家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国家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财政收入的来源(A)
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境况(A)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者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者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财政盈余是指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
第九课 征税与纳税
1、税收的含义(A)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A)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后,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变更。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危及国家利益。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
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勇于和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这些行为主要有:偷税、骗税、欠税、抗税等。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